2010年5月12 汶川地震都2周年 北京羅倫過濾設備科技設備科技有限公司 全體員工默哀3分鐘。
新建的綿竹市孝德鎮安居小區。
○ 四川地震災區的25萬余戶城鎮住房基本完成重建
○ 災區納入國家重建總體規劃的項目已開工97%
○ 已完成投資6600億元,占概算總投資的70%
○ 88條國省干道和重要干線已完工43條,在建45條
○ 災區納入國家重建總體規劃的項目已開工97%
○ 已完成投資6600億元,占概算總投資的70%
○ 88條國省干道和重要干線已完工43條,在建45條
一磚一瓦,重筑災后家園;一鋤一犁,耕耘新的生活。
攜手走過兩年,汶川特大地震災區1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是一場脫胎換骨的恢復重建,這是一場強身健體的發展洗禮——
一座座嶄新的城鎮村莊、一個個可愛家園在廢墟上拔地而起;
投資熱土,百花齊放滿眼春,區域路網,東西南北全貫通;
北川新縣城、汶川映秀鎮,集中體現了先進設計理念和建設水平;
定格“5·12”悲情的東汽漢旺老廠大鐘旁,3.5平方公里花園式的新型場鎮已然崛起……
撫平的是傷痕,重塑的是希望。走進災區,最漂亮的是新建的民居、學校和醫院,最令人欣慰的是一張張滿意的笑臉。
眼前的汶川地震災區,處處充滿生機與活力。建設者們只爭朝夕、決戰決勝,災區群眾感恩自強、奮力前行,耳聞目睹,呈現一張動人的答卷!
歷史見證著這一切,也必將銘記這一切。
科學運籌
把民生作為重建之本
災后恢復重建,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保障民生作為恢復重建的基本出發點,重點突出,有序推進。
翻開四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時間表,每一頁都浸透著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情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運籌——
震后10天,完成1500多萬人的應急安置;
震后100天,完成1200多萬人的過渡性安置;
震后一年內,350多萬戶震損住房修復加固全面完成;
震后一年半,150萬戶農房重建全部完成;
震后兩年,25萬戶城市居民住房基本完成。
今年春季開學,四川地震災區學生全部告別了板房校舍,3002所學校今年9月將基本建成。1362個醫療衛生和康復機構已開工94.2%。去年四川全省51個重災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已超過震前水平。
民生重如泰山。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按照以人為本、科學重建的原則,科學制定了恢復重建規劃,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民生項目優先建設的政策措施。兩年來,撥付災后重建基金1949.24億元,國家有關部委在重建項目立項、政策支持等方面,給予了民生項目特殊的傾斜。
同時,成立了由國家發改委牽頭、33個部門和單位參加的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協調小組,負責協調重大政策問題,推動相關工作。從中央到受災地區、再到對口支援各方,很快形成了一個上下統一、內外銜接、各盡其職、密切合作、高效靈活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2009年初春,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高瞻遠矚,提出恢復重建“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完成”,這個目標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四川按照“以人為本、因地制宜、超前謀劃、突出特色、科學重建”的原則,以科學規劃統籌住房、城鎮、產業規劃及要素,把規劃貫穿民生事業項目的全部。
一份關于社會、經濟統籌考慮的發展規劃,將汶川水磨鎮的重建定位為“汶川生態新城,西羌文化名鎮”。
平武縣建成了以牛飛、易陽、三橋為代表的20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
在綿竹市孝德鎮,昔日的臭水溝變成頗具蘇州園林風情的景觀河,兩岸商貿興旺,人聲鼎沸……